647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8章 儒家的形上学1(第1页)

第十二章说过,《易经》本来是一部占卜的书。

到后来,儒家为它做出了宇宙论的、形上学的、伦理学的解释,构成了《易传》,附在现在通行的《易经》后面。

《易传》的宇宙论学说已经在第十二章讲到了,往后在第二十三章还要讲到。

这一章我们只限于讲《易传》和《中庸》中的形上学、伦理学学说。

《中庸》是《礼记》的一篇。

传统的说法是,《中庸》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但是实际上它的大部分是较晚的著作。

《易传》和《中庸》代表先秦儒家形上学发展的最后阶段。

它们的形上学兴趣确实很大,所以公元3世纪、4世纪的新道家把《易》当做思辨哲学的三部主要经典之一,另外两部是《老子》、《庄子》,合称“三玄”

梁武帝(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本人是佛教徒,也为《中庸》作注。

公元10世纪和11世纪佛教禅宗的和尚也做过这样的注,标志着新儒家的开端。

事物的原理

《易传》中最重要的形上学观念是“道”

的观念,道家也如此。

可是,《易传》的道与道家的道,完全不同。

道家的道是无名,不可名。

《易传》的道,不但是可名,而且严格地讲来,正是道,也只有道,才是可名。

为了区别这两个概念,不妨把道家的道加上引号,《易传》的道则不加。

道家的“道”

是统一的“一”

,由此产生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

《易传》的道则相反,是多样的,是宇宙万物各类分别遵循的原理。

唯其如此,它们就很有点像西洋哲学中“共相”

的概念。

我们已经知道,公孙龙以“坚”

为坚之类的共相,因为正是这个“坚”

的共相使物质世界具体的物成为坚的。

在《易传》的术语中,使坚物成为坚者可以称为坚之道。

这个“坚之道”

,可以与各个物体的坚分离,构成一个可名的形上学原理。

有许多这样的“道”

,如君道、臣道、父道、子道。

它们是君、臣、父、子所应该成为者。

每一类的道各以一个名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合乎理想地依照这些不同的名来行动。

我们在此看出了孔子的正名学说。

这个学说当初在孔子那里只不过是伦理的学说,现在在《易传》里就变成又是形上学的学说了。

热门小说推荐
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

一场意外,他被跟自己相亲的女人强行破了童子身!他是谁?权倾京城的太子爷!传闻,他冷艳高贵倾国倾城,引无数名媛淑女竟折腰,却洁身自好不近女色。她是谁?不受宠爱的豪门长女,他说你想要韬光养晦,不...

重生空间:邪瞳商女

重生空间:邪瞳商女

重生空间邪瞳商女由作者北向暖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重生空间邪瞳商女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仙道书

仙道书

仙道书,书仙道。枯叶反尘,杀仙证道宏大的仙侠故事,踏仙登天的传奇。...

我自地狱来

我自地狱来

他来自地狱,只手灭恶鬼,谈笑斩修罗,却没想到碰上这种事校花同学,有事好商量,先把衣服穿上!...

枪王之王

枪王之王

这是暗杀,还是战争?美国大片怕是也没这么精彩!...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